内蒙古多地同期空气质量改善成效尤为突出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 “蓝天成绩单”。其中,呼和浩特市表现亮眼,今年1~6月优良天数达158天,较去年同期增加18天,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0.5个百分点,六项污染物浓度全部下降。包头市一季度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列第一,呼和浩特市紧随其后。乌海市及周边地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1.5%,同比上升6.4个百分点。
内蒙古空气质量的改善并非偶然,而是从工业减排、能源转型到绿色交通等多领域协同发力,打出了一套漂亮的“组合拳”,这也是内蒙古“蓝天保卫战”的三大法宝。
在工业污染深度治理方面,今年以来内蒙古持续深入推进“蓝天保卫战”,争取中央专项资金2.1亿元,推动钢铁、焦化、水泥等行业的燃煤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,并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。同时,创新秸秆管控方式,划定露天焚烧禁限区域;紧盯移动源管控,对全区664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逐一检查,推动国三及以下标准营运类柴油货车淘汰更新。
能源结构优化方面,内蒙古同样下足功夫。在煤炭、新能源、绿氢及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等领域,出台50余项支持政策,构建起支撑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。如乌兰察布市推进清洁能源替代,计划 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%,煤炭占比降至75%以下;呼和浩特市加大燃煤散烧治理力度,推动城中村清洁取暖改造,严防散煤复烧。
交通领域也开启了“绿色加速度”。内蒙古积极推广新能源重卡,推动城市公交、出租车新能源化,目标2025年新能源货车占比提升至40%;同时强化机动车尾气检测,严厉打击排放造假行为。目前,鄂尔多斯市中心城区公交已实现100%纯电动化,进入“公交零碳” 时代。
既要“金山银山”,也要“蓝天白云”。内蒙古的绿色发展之路值得肯定。随着减排“组合拳”的持续发力,“内蒙古蓝”必将成为北疆大地最动人的生态底色。
(据草原云)
摄影/草原云·北方新报首席记者 牛天甲